新的清唱剧《上海!上海!》(英文名Émigré)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末逃离纳粹德国的犹太难民前来上海避难的故事。故事以约瑟夫和奥托两兄弟的一首歌开始,他们乘坐的轮船正在靠近中国港口。
“上海,无声海岸上的灯塔,”他们唱道。“上海,这些绝望叫声的回答。”
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十几万中欧和东欧犹太人前来中国暂居,躲过了大屠杀,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戏剧性但鲜为人知的一章。
已于本月在上海首演的清唱剧《上海!上海!》全长90分钟,这些犹太难民以及他们在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建立新生活的努力在其中占最重要的位置。该剧将于2024年2月底由纽约爱乐乐团在纽约上演。
清唱剧由阿龙·齐格曼作曲,马克·坎贝尔和布洛克·沃尔什作词,是几年前由纽约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及其音乐总监余隆委约创作的。但它的首演发生在中美关系高度紧张、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争在文化界引发激烈争论的微妙时刻。
中东战争在中国是敏感话题,中国一直寻求把自己宣传为冲突的中立调停者,尽管政府控制的媒体已强调加沙平民遭受的伤害,却很少报道哈马斯最初的突袭。以色列已对中国没有明确谴责哈马斯袭击事件表示“深感失望”。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上周二曾呼吁加沙立即停火,“恢复巴勒斯坦民族合法权利”。

最近几周的《上海!上海!》中文宣传材料只给了剧名,几乎不提剧情。中国的主要国有媒体也没有报道本月的首演,但一个面向外国观众的英语电视频道提了该剧。
《上海!上海!》讲述的故事发生抗日战争期间,该剧的创作者们说,他们希望该剧能在战火重燃的时候帮助强调共通的人性。“我不认为音乐和政治真的可以相提并论,”齐格曼说。“我只想让人有人性和善良,这个作品的某些部分有助于实现这个愿景。”
2019年,余隆曾担心发生在自己家乡的犹太难民故事被遗忘,于是萌生了创作该剧的想法。他找到自2014年以来一直与上海交响乐团保持伙伴关系的纽约爱乐乐团,商讨共同委约的创意。
余隆说,他从未想到这部清唱剧会在爆发战争的时候首演,但希望其传递的信息仍能引起共鸣。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他说。“我们能从上海在那个时刻展现出的善意和支持中受到鼓舞。”
为了塑造音乐和剧情的发展,余隆向齐格曼求助,他是一名受过古典音乐训练的影视作曲家,近年来重返古典音乐领域,他的作品包括2019年为钢琴家让-伊夫·蒂博戴量身创作的的《探戈协奏曲》。余隆很早以前就认识了为包括《恋恋笔记本》在内的60多部好莱坞影片谱过曲的齐格曼,他和蒂博戴曾向齐格曼提出了创作探戈协奏曲的想法。

齐格曼说,他渴望以《上海!上海!》为载体创作一个“多元文化的爱情故事”,引发人们对上个世纪发生在亚洲和欧洲的暴力的注意,包括1937年发生在中国东部城市南京的大屠杀(据估计有数万名中国平民被日本占领军杀害),还有被称为“水晶之夜”的纳粹在1938年发动的反犹太暴力浪潮。
“我们的项目实际上是在文化、人性、爱、希望、失落和悲剧上架起桥梁,”齐格曼说。
《上海!上海!》讲述了学习犹太教义的学生奥托和医生约瑟夫的故事,他们离开柏林,前往意大利港口城市里雅斯特,登上了一艘开往上海的船。
虽然兄弟俩对离开父母和故乡感到悲伤,但他们也试图适应中国的生活。约瑟夫对传统的中国医学感兴趣,造访了一家中药铺,在那里遇到了店主的女儿丽娜,她尚未摆脱母亲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痛苦。他们相爱了,但跨文化的爱情遭到了家人的鄙夷。
上海成为犹太人避难所是一个历史的偶然。19世纪40年代,英国、法国和美国迫使清政府允许他们在上海建租界。到20世纪30年代时,这些租界已发展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城市。但中国政府仍控制着什么人能进入中国大陆的签证,包括抵达上海码头的签证。
日本1937年占领了包括上海周边在内的中国中东部地区后,国民党政府无法再在上海长江口码头检查入境签证。但直到1941年袭击珍珠港前不久,日本军队也一直未对进入上海的签证进行控制。
结果是,没有人控制谁能从上海进入中国。上海在那四年里成了一个开放港口:外国旅行者受到欢迎,并能留在西方的租界里。
坎贝尔已为40多部歌剧创作了歌词,他说,他希望《上海!上海!》的难民故事能成为今天的一则经验教训。
“让观众在离开的时候回想起世界上曾有过那么一段时间,一个国家接受了另一个国家的难民,这非常重要,”他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