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的时间里,龚军利一直在等待。自从他八岁的女儿欣悦身中数刀,被抛尸在中国西北部的一片杨树林以来,他一直在想象凶手最终被绳之以法。
但当被告也是一个未成年人时,司法公正就变得复杂起来。
警方称,杀害欣悦的是一个当时只有13岁的男孩。周三开始的审判将试图回答一个困扰中国社会的问题:应该如何对待被控犯下恶劣罪行的未成年人?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平衡对未成年人的惩罚和宽恕。但这场争论在中国尤为引人关注,因为它对未成年犯罪相对宽容的历史与成年刑事被告有限的权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数十年来,政府一直强调对未成年犯罪者进行教育改造,而不是关进监狱。
然而,最近出现了强烈的反对声音。近年来,未成年人杀人案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呼吁国家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国家也确实做出了回应。自政府将未成年故意杀人和其他严重罪行的刑事责任年龄从14岁降低至12岁以来,欣悦案是首批进入审判程序的案件之一。
今年发生的几起案件重新引发了争论。据中国媒体报道,今年1月,中国中部某地警方撤销了对一名将四岁女孩推进粪缸致其死亡的男孩的指控,因为他作案时未满12岁,无刑事责任能力。3月,警方表示,同样位于中部的邯郸市附近的三名13岁少年在一个废弃温室里挖了一个墓穴,把一名同班同学带到那里并杀害了他。不久之后,这些男孩遭到起诉。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与邯郸杀人埋尸案有关的话题在一天内吸引了超过10亿的浏览量,法律学者和普通社交媒体用户都呼吁严惩肇事者,甚至判处死刑。一些人认为,年轻人因为知道自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而更愿意犯罪。一位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拥有3000多万粉丝的刑法学教授指责那些试图让未成年人免于惩罚的人是“道德相对主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