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30年的时间里,曾是小提琴神童的诺曼·卡罗尔一直是备受赞誉的费城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手和乐团首席,1973年他曾随团访问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创造了历史。他于4月28日去世,享年95岁。
乐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他在费城主线区巴拉辛维德的一个护理中心去世的消息。除了古典音乐圈,此消息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作为负责乐团调音以及管弦乐组的首席,卡罗尔曾在著名指挥家尤金·奥曼迪、里卡多·穆蒂和沃尔夫冈·萨瓦利希手下工作。
“作为一名领导者,他潇洒、得体,甚至可以说雄姿英发,”乐团的小提琴手保罗·阿诺德在声明中说道。“他的演奏大胆、富有表现力、大气。”卡罗尔“后来成为了‘费城之音’的个人代表,”他补充道。

正如《北美古典之声》杂志在2015年所指出的,声名遐迩的费城之音滥觞于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任内,并在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长期担任乐团音乐总监的奥曼迪的领导下逐渐形成的,它建立在弦乐部分所发出的“独特的蜜糖音色”上,同时铜管乐器的攻击更加柔和,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也更加融合。
在卡罗尔任期内,费城交响乐团在欧洲和亚洲巡演,获得了世界声誉。
乐团开创性的中国之行是应尼克松总统的要求做出的,作为他恢复中美关系努力的一部分,乐团在北京为毛泽东的妻子江青演出。1973年9月的那次访问,与1971年美国乒乓球运动员访华的“乒乓外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是第一个去的西方乐团,”卡罗尔在2013年接受音乐出版商喝彩出版社采访时说。他曾与该社合作过几件作品。“那时候正值‘文革’尾声,人们对古典音乐的需求非常迫切。”
在奥曼迪的指挥下,乐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连续三晚举办音乐会。乐团同意演奏《黄河》协奏曲,这是一部集体创作的作品,被视为“文革”的颂歌。“文革”是毛从1966年开始的一场长达十年的运动,旨在净化国家的革命精神,但后来演变成血腥的清洗,导致大约100万人甚至更多人丧生。
至于西方音乐家的作品,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破裂,柴可夫斯基和其他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被禁。贝多芬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革命者,研究中国的历史学家詹姆斯·卡特2021年在纽约新闻网站“中国项目”发表的一篇关于乐团此次中国之行的文章中写道。

应江青的特别要求,费城交响乐团演奏了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这部又名《田园交响曲》的作品与文革的农耕理想不谋而合。
奥曼迪对这部作品并不是特别感冒,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对一位同事说:“入乡随俗,就客随主便吧。”
诺曼·卡罗尔于1928年7月1日出生在费城,是安娜和马克斯·卡罗尔的两个孩子之一,他们都是俄罗斯移民。
他从六岁开始学习小提琴。“我的姐姐拉小提琴,那时候还没有临时替人照看小孩的服务,所以母亲经常带我一起去上课,”他告诉喝彩出版社,“我姐姐的小提琴老师发现我也可以是个‘荼毒对象’。”
九岁时,他已经能演奏他的第一首莫扎特协奏曲。13岁时,他开始在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从1979年开始,他在那里任教长达35年。
1947年毕业后,卡罗尔开始了独奏生涯,并在纽约市政厅首次登台演出,《时代》周刊对他的表演进行了报道。
朝鲜战争期间,他应征入伍。在旧金山普雷西迪奥基地驻扎期间,他与爵士乐小号手、歌手切特·贝克和未来的指挥家安德烈·普列文是军乐队的队友。
在此期间,他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埃莉诺·特罗布。他们在1952年结婚后,卡罗尔发现,“在吃饭或做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上,单身并不总是像看起来的那么美好”,他在喝彩出版社访谈中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