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做生意有一个越来越大的新风险:惹恼北京会付出政治代价。
一家总部设在芝加哥的大型律师事务所最近回避了一起政治敏感案件后,中国客户纷纷离它而去。一名曾在华尔街工作的银行家写了一篇题为《香港完了》的专栏文章后遭噤声。谷歌实际上别无办法只能执行对一首抗议歌曲的禁令。
香港正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向内地靠拢,模糊了曾巩固香港基本上不受中国政治影响的特殊地位的差别。法院的裁决与内地法院的相呼应。制定的法规遵循北京下达的命令。就连政府挂的横幅也给人中共口号的印象。
驱动这些变化的是中央政府2020年对香港实施的国家安全法,以及香港立法会今年3月通过的附加立法。这两部法律沉重打击了香港的半自治权,那是中国在近30年前把香港从英国管辖下收回时承诺给香港的。

现在,律师、银行家和其他专业人士的工作存在是否受到“境外干预”审查的风险,“境外干预”已成为一种罪行。这种新动态,加上中国与西方日益紧张的关系,以及中国经济的低迷,使得曾经让香港运转的大部分生意成为了泡影,给这里曾经活跃的经济蒙上了阴影。
这些变化正在导致一些外国公司离开或大幅缩减在港业务。
两家国际律师事务所——温斯顿律师事务所和安胜恪道律师事务所——最近几个月关闭了它们的香港办公室。华尔街银行已裁掉或降职了一些员工,那些员工为中国企业在股市筹资起过摇钱树作用。美国的养老基金已开始避开香港,那里曾是数十亿投资理所当然的目的地。
“如果你正在经营一家外国企业,而且又敢发声的话,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显微镜下,”曾在摩根士丹利担任亚洲区董事长的史蒂芬·罗奇在接受采访时说。
罗奇今年2月在《金融时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宣称“香港完了”。他说,文章发表后,他被禁止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言,这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会议之一24年来首次不让他发言。
他说,他写那篇文章是为了反映他在香港看到的变化,以及他从居住在香港的前同事和朋友那里听到的东西。他也曾在 2007年至2012年期间住在香港,而且在过去一年里多次往返香港。

香港2019年爆发了大范围抗议活动后,北京对香港实施了国安法,压制政治异见。那之前,香港一直是中国公司(从初创公司到老牌企业)首次上市集资的主要地方。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中的排名曾无可争议。
罗奇说,那之后,一系列的因素,包括北京干扰当地治理的做法不断扩大,已让他的朋友们对香港的未来产生了怀疑。
“并不是北京将实施新的限制和指导方针,那已经发生了,是既成事实,”罗奇说。“而是北京继续在香港治理中起到强势作用。”
投资者也在寻找应对这一新环境的方法。美国对与政府有联系的中国公司实施制裁,导致投资者不能向许多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投资。
“香港的股市与内地的股市之间曾存在区别,但现在正在趋同,”MarketVector Indexes首席执行官史蒂文·舍恩菲尔德说,这家德国公司为养老基金等投资方提供在全球股市投资的不同方式。
MarketVector和它的一些竞争对手(例如美国公司MSCI)现在不得不迎合那些不希望投资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养老基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