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高级官员在巴黎郊外举行会议,承诺采取协同的经济政策,对抗华盛顿和北京加紧保护本国企业的做法。
这三个欧洲国家加入了热情拥护产业政策的行列。产业政策是一系列引导经济措施的总称,包括有针对性的补贴、税收激励、监管和贸易限制等。
一项新研究显示,去年各国出台了2500多项产业政策,大约是2019年的三倍。其中大多数都是由最富有、最发达的经济体实施——其中一些经济体以前往往会批评这些做法。
各国国内普遍欢迎这类措施,但这种趋势令一些国际领导人和经济学家感到担忧,他们警告说,这种自上而下的经济干预可能最终会减缓全球经济增长。
周三于华盛顿开幕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度春季会议这一经济盛事之上,肯定会出现关于这一话题的激烈争论。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世界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阿伊汗·科塞在谈到富裕国家推行产业政策的趋势时说。“这是其中的一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在上周的演讲中警告说,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政府干预的理由并不充分。

自工业革命以来,政府是否应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努力控制本国经济,一直是人们激烈争论的焦点。然而,当前的政策浪潮与近几十年来资本主义阵营所倡导的典型开放市场、政府不干涉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剧烈反差。
近年来,疫情、供应链崩溃、通胀和利率飙升、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及美中之间紧张的关系日益加剧等一系列全球冲击,深深动摇了人们对自由市场政策优越性的信念。
在许多国家的政府,安全、复原力和自给自足等事项,与增长和效率一起,被推到经济政策目标清单前列。
多年来,美国和欧洲一直在抱怨中国对私营和国有企业的补贴,现在它们日益效仿北京的做法,推出了以关键技术和气候变化为重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政策。
美国在2022年通过了两项庞大的法案,以加强国内半导体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欧洲去年通过了自己的《绿色交易产业计划》,以加速能源转型。不久之后,韩国批准了《K芯片法案》,以支持其半导体生产。
“几年前我刚开始担任财长的时候,‘欧洲经济政策’或‘欧洲产业政策’这些词,你根本说不出口,”法国财长布鲁诺·勒梅尔上周在财长会议结束后表示。

近年来,对这种方法的正面评价在增加。哈佛大学经济学家丹尼·罗德里克等人组成的团队对此做了综述,发现,与传统的“经济学家下意识的反对”相比,“最近的一批论文总体上对产业政策提出了更正面的看法”。
诺贝尔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称,应该“不假思索地”采取产业政策。
但世界银行的科塞等许多经济学家仍然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大多数产业政策最终会降低整体增长,使情况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作为对最新一波干预的回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了一套新的分析指导,规定了何时以及如何实施产业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如果做法得当,并用于解决特殊的市场失灵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带来的危险,产业政策可以是有益的。这意味着要明确识别社会效益,比如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跨国广泛分享创新成果,以及避免歧视外国公司。
但是,该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在讨论产业政策有多么容易出错,比如资金分配不当或浪费,让强大的商业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产生太大的影响力,或者引发针锋相对的贸易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