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赠送机票,精心制作的无人机和烟火表演,邀请数千网红参观并“讲一个好故事”。这些是香港为试图重振国际旅游业所采取的各种各样的做法,旅游业是香港经济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受到了持续几年的控制疫情措施和政治动荡的打击。
这些做法的效果并不理想。
尽管香港政府今年为推动旅游业发展增拨了逾10.9亿港元的预算,香港国际旅游的复兴仍远远落后于大多数其他亚洲目的地。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泰国、韩国和日本报告的游客数量已接近或超过疫情前的水平,世界上大部分其他地区也如此。
但香港到处都有关了门的小商店和餐馆,豪华酒店每个晚上都有几十间空房间,曾经游客如织的热闹街道已变得冷清。
许多因素导致了这种衰退。2019年,抗议中国大陆加强控制的大规模民主示威活动席卷了香港,旅游业受动荡影响一落千丈,下半年的来港人数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40%。2020年初,为应对疫情,香港关闭了边境,对来香港的人进行长时间的隔离,还断断续续地暂停航班,这些措施中有一些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做法。最近,外国居民和公司的大量外流威胁了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声誉,而其他亚洲城市则继续快速发展自身的旅游基础设施。而香港本地人受便宜物价的诱惑,纷纷前往中国大陆就餐购物。
“这里曾有魅力、娱乐、生活方式和美丽的港口。但情况已经变了,”旅游专家加里·鲍尔曼说,他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咨询公司Check-In Asia的负责人。“这不只是由于疫情和动荡;整个亚洲已在这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我们最近运气不太好。”
香港霓虹闪烁,米其林餐厅众多,标志性的天际线上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和起伏的山峦,这一切曾让这座城市享有国际大都市的声誉,每年曾吸引来百千万的游客。香港曾是英国殖民地,后来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长期以来一直有相对自治的名声。
据香港旅游发展局,2018年的访港旅客人次超过6500万,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入境旅游总消费3282亿港元,约占当地生产总值的4.5%。2019年,旅游业放缓,访港旅客人次降到5600万以下,游客总消费减少到2562亿港元。
据旅游发展局,2023年全年的访港旅客人次为3400万,今年前八个月的访港旅客人次约为2900万。这是一个可喜的增长,但与疫情前的高数字相比显得不温不火。
今年7月,我前往香港亲身体验了这座城市。疫情暴发前,旺角是一个有名的购物区,商铺密集,买卖兴旺。一天晚上,我在兜售从新鲜山竹到金鱼等各种商品的摊贩迷宫里轻松地逛了逛。没看到拥挤的人群。乘渡轮只需很短时间就到了位于港岛北边尖沙咀的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港沿岸的豪华购物中心很大也很空,虽然高端商店云集,但顾客稀少,巴宝莉和伊索等商店的销售员们似乎无事可做。大多数游客悠闲地漫步在外边宽阔的海滨长廊星光大道上,欣赏港口的美景,那是免费的。
我还参观了M+博物馆。推迟多年后,这座总建筑面积约为6.5万平方米的综合建筑终于在2021年开放,内有展览空间、几个剧场和一个天台花园,其设计目的是与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国际知名博物馆竞争。但与那些博物馆里拥挤的人群相比,我发现这里气氛安静,颇有禅意。
另一天晚上,我去了一家很受欢迎的餐厅“桥底辣蟹”,它位于香港最古老的地区之一湾仔。我做好了长时间等位的准备,但很快就被领进了一个半空的房间。
小企业和餐馆因缺乏顾客正在苦苦挣扎。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表示,据他估计,从今年3月到8月,已有约1000家餐馆关门,香港居民纷纷前往中国大陆和其他地方就餐购物,再加上来港游客人数减少,让这些餐馆难以为继。
石健华拥有多家日本料理店,包括位于湾仔的串扬专门店。香港去年放宽疫情限制措施后,石健华的生意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好转。他说,香港的夜生活总体上仍不活跃。
“泡酒吧的人少了,很少有人一直呆到深夜。总的来说,街上的人少了,”石健华说。“我觉得香港在努力,但我们最近运气不太好。”
但最近已能看到一些可喜的变化,黄家和说,更多的游客已在黄金周前后来港,黄金周指的是10月初为期一周的中国国庆节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