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帮助伊朗和沙特阿拉伯谈判达成和平协议时,北京将这一突破誉为中国外交的胜利,表明美国的主要地缘政治对手已经成为中东地区重要的权力掮客。
但随着特朗普总统公开考虑部署美国军队,与以色列一起攻击伊朗,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局限性也逐渐凸显。
一场失控的冲突会让中国损失惨重。中国一半的石油进口通过油轮,经由伊朗南部海岸的霍尔木兹海峡运输。长期以来,北京一直指望其在该地区最亲密的伙伴德黑兰来抵制美国的影响力。
但是,尽管有这些战略利益,对特朗普政府几乎没有影响力的中国不太可能在军事上保护伊朗,尤其是在美国介入的情况下。

“现实是,他们实际上没有能力派遣中国军队来保卫伊朗的设施,”华盛顿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扎克·库珀说。“他们更愿意做的是低调地提供一些物质支持,一些口头上的支持,也许还有一些人道主义援助。”
尽管希望中东保持稳定,但如果美国被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国也会受益,因为这可能会使美国的军队、舰船和其他军事资源从亚洲转移出去。
无论特朗普是否决定打击伊朗,都将为北京提供可能影响其地缘政治战略的教训。中国将试图了解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方针,以及他使用武力的意愿。其结果可能会影响中国政府对美国是否会在中国决定入侵台湾的情况下保卫台湾的评估(台湾是中国声称拥有主权的自治岛屿)。
尽管与伊朗关系密切,中国最高层对当前冲突的言辞却十分谨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周四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时呼吁停火,但中国政府发布的通话摘要并未公开批评以色列侵犯伊朗主权。
习近平也没有直接敦促美国不要攻击伊朗,只是说“国际社会特别是对冲突当事方有特殊影响的大国要为推动局势降温作出努力,而不是相反”。
据中方的通话摘要,中国最高外交官王毅致电以色列外长,表达了北京对以色列袭击的反对。但他没有像他在与伊朗通话时所说的那样说中国“谴责”以色列。
根据中国政府的声明,在与阿曼外长的另一次通话中,王毅说,“不能坐视地区局势滑向未知的深渊。”但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是否为寻求外交解决方案做出了具体努力。无论如何,以色列可能会对中国作为调解人的中立态度持怀疑态度,因为中国与伊朗结盟,并与伊朗的巴勒斯坦盟友、在2023年10月袭击以色列的哈马斯接触。

中国的努力,至少是公开的努力,都集中在从以色列和伊朗撤离1000多名中国公民上。
“北京正在努力跟上事态的快速发展,并优先考虑照顾在该地区的中国公民和资产,而不是任何更广泛的外交倡议,”拜登总统执政期间在白宫和国务院担任中国政策高级官员的朱利安·格维茨说。
在中国受到严格审查的网络论坛上,关于这场冲突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伊朗军事和安全机构的糟糕表现上,尽管一些参与者指出,中国对伊朗的支持是有限的。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中东问题专家朱兆一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国不可能向伊朗提供“无条件保护”,也不可能在军事上对抗美国和以色列。他说,北京只能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施加压力,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东动荡对中国既是挑战也是考验,”朱兆一写道。
中国的温和反应,和与其志同道合的伙伴俄罗斯相似,尽管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从德黑兰得到了急需的军事援助,但除了发表支持伊朗的声明外,中国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年,当双方共同的伙伴阿萨德政权在叙利亚被推翻时,北京和莫斯科也被认为是在袖手旁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