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东部一家私立营利性医院的大门上张贴着法律警告,记录了它陷入财务失败的过程。
宿迁市的汇仁医院曾因拖欠员工工资而受到警告。四个月后,法院传票称该医院仍未支付工资。最终在去年9月,一张贴在医院大门口的封条宣告大楼关闭。
这家曾以治疗男性不育症或性病闻名的医院已变得空空荡荡。家具和设备都不见了。没有工作人员。
中国各地的公立和私立医院正在面临财务困难。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政府开展了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运动,大规模病毒检测是那场运动的核心部分,检测的巨额成本导致医院的开支激增。与此同时,由于患者避免在拥挤的候诊室里感染病毒,医院的收入减少了。
疫情防控措施解除后,医院遇到了一个新问题:房地产市场崩盘引发了经济下滑。人们为了省钱,推迟了非紧急疾病的治疗,地方政府也没有钱为公立医院提供急需的财政支持。
医院还面临一个更根本的挑战。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医保基金进款的速度。接下来是政府开始努力削减支出。医保不完全报销某些手术或药物的费用后,医院陷入了困境。
中国的医院数量在过去20年里增加了一倍多。私立医疗机构增长的速度更快,在20年里翻了三番。许多医院为了扩张、服务更多患者和提供更多服务而贷款。但随着收回资金的速度放慢,一些医疗机构在偿还债务上遇到了困难。
医院的繁荣与中国经济的崛起同步发生,这使得更多人活得更健康,寿命更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增加了15年以上,婴儿死亡率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30%下降到2023年的0.5%以下。
但中国最近的经济困难已对医院的业务造成破坏,这对大多数人主要在医院看病的国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国家破产数据库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里已有200多家医院公开宣布破产,而此前五年只有七家。几乎所有宣布破产的都是私立医院。关门的医院只占中国医院总数的一小部分,截至2023年底,中国总共有近4万家医院。但专家们说,这个趋势令人担忧。
“这只是开始,以后会越来越多,”中国医疗行业的独立分析师贺滨说。
近几年来,医院背负大量债务。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立医院的债务在2011年到2021年期间几乎翻了两番。
去年11月,中国南方城市梅州的一家公立医院——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表示,已聘请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来帮助清算资产。一个月前,当地媒体报道,这家医院暂时停诊。已经10个月没拿到工资的医务人员被要求辞职。
去年12月,一名在医院接听电话的女士说,医院已经停诊,但拒绝解释原因。
这家医院希望被评为中国最高等级的医院,2021年盖了新楼,主体建筑和配套设备总投资达1.2亿元。但医院的收入在新冠疫情期间和疫情后大幅下降。医院在财务报告中表示,2023年的业务收入同比减少了一半。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上个月在中共杂志上发表文章说,需要“稳妥化解长期债务问题”。国家卫健委在去年6月下发的一份通知中要求,所有地方政府官员“密切关注收不抵支、长期债务、拖欠薪酬等”问题。